当前位置: 首页 > 心理健康教育 > 心理咨询 > 正文

大专生人际交往障碍咨询案例报告

【来源: | 发布日期:2016-10-25 】

大专生人际交往障碍咨询案例报告

摘要:小龙,男,16岁,由于与同学发生矛盾,无法与同学正常相处,感觉自己处理人际关系很失败,情绪低落。经摄入性会谈,诊断该求助者为一般心理问题,并与精神病、严重心理问题、神经症进行了鉴别。根据求助者年龄、心理问题特点等,在与该求助者协商的基础之上,采用焦点解决短期疗法,较好地实现了咨询的具体目标和最终目标,并致力于促使求助者的人格健全和心理健康。

一、一般资料:

1、人口学资料:小龙,男,16岁,汉族,我系15级机电专业在校学生。父亲退伍后,外出打工,脾气较暴躁,母亲在家务农,有时随丈夫外出打工,性格稍要强,家境一般。

2、个人成长史: 4岁前与爷爷奶奶同住,祖父母对其呵护有加,较溺爱。与父母同住后,由于父亲看不惯求助者的一些行为,有时挨打。小学时被一同学欺负,父亲教训说:“如果下次再被打,回来我再打你一顿!”小学时学习成绩较好,上初中后成绩下降,后考入我校五年制大专班。经详细询问、调查,父母无人格障碍和其它神经症性障碍,家族无精神疾病历史。

二、主诉及个人陈述

主诉:最近几个月来心情一直不好,失眠烦躁,注意力无法集中。又因觉得一些同学素质太差,不愿与之为伍所以与同学关系紧张,其跟同学冲突、吵架的频率增加,影响了自己正常的学校生活。情绪低落、焦虑,觉得生活的一点意思都没有了。

个人陈述:感觉大家看不起自己,不愿与自己交往,与个别同学发生了一些肢体冲突,与寝室室友开始关系还行,但渐渐地感觉越来越无法和谐相处了。上周与本班李同学打架,原因是认为李同学用蔑视的眼光瞪了自己一眼。近几天,不想在学校,不想见同学,感觉他们看自己的眼神和表情包含了太多的不满、敌对与异样。希望能与同学好好相处,走出困境。在辅导员的建议下,前来咨询。

三、观察及他人反映

咨询师的观察:该求助者身高1.70米左右,体态正常,衣着整洁,谈吐清晰。无幻觉妄想,自知力完整,求助愿望强烈。

老师同学反映:该求助者最近似乎总是心事重重,在自习课期间有反过头去自言自语影响后座同学的学习的现象;与同学交往很少,情绪不好,容易激动。

四、评估和诊断:

1、评估:

求助者的主要问题是:与同学交往不良,易激惹,情绪不稳定。

求助者问题的性质:根据区分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三原则,求助者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统一,对症状有良好的自知力,主动求治。精神活动内在协调一致,个性相对稳定,没有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故可排除精神疾病。另外,时间不到两个月,社会功能受损不严重,其生理功能基本正常。因此,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属于心理咨询工作范围。

2、诊断与依据

初步诊断:一般心理问题

诊断依据:

(1)求助者出现的情绪低落、焦虑等是由人际关系紧张的现实因素激发。

(2)情绪低落、焦虑情绪持续时间较短,不到两个月。

(3)其正常生活、学习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但不太严重。

(4) 情绪低落、焦虑情绪主要表现在与同学交往中,尚未泛化。

3、鉴别诊断

(1)与精神病相鉴别:根据区分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三原则,求助者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统一,对症状有良好的自知力,主动求治。精神活动内在协调一致,个性相对稳定,没有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问题,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2)与神经症及神经症性心理问题相鉴别:神经症及神经症性心理问题引起的心理冲突与现实处境没有什么关系,或者它涉及的是生活中鸡毛蒜皮的小事,且不带有明显的道德色彩。与同学交往不良属现实刺激,且带有明显道德色彩,可见该求助者的心理冲突为常形,与神经症性的心理冲突的变形不同,因此可以排除神经症及神经症性心理问题。

(3)与严重心理问题相鉴别:严重心理问题由强烈的现实刺激引起,持续时间为2至6个月,社会功能严重受损,反应内容充分泛化,该求助者的情况与上述不符,因此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

4、原因分析:

(1)生理原因:男,16岁,正值青春期

(2)社会原因:小时候爷爷奶奶的过分宠爱;父母性格的影响;学校教育中人际交往技能培养的缺失;缺少有效的社会支持系统。

(3)心理原因:

错误认知:认为别的同学看不起自己,有意不与自己交往;认为别人不能看不起自己。

持久性负性记忆:小学时被同学欺负,被父亲骂。

个性特征:性格内向,爱钻牛角尖,不能很好的照顾别人的感受。

五、咨询目标:

根据以上的评估与诊断,同求助者进行协商,确定如下咨询目标:

1、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

(1)调整好个人情绪

(2)培养一定的社会交往技能,与同学、老师正常相处。

2、最终目标与远期目标:

促进求助者形成正确的自我观念,提高受挫和处理挫折的能力,促进其心理健康和发展,充分实现人的潜能,达到人格完善。

六、咨询方案的制定:

1、主要的咨询方法:焦点解决短期疗法

咨询原理:

SFBT不从缺乏解决素材的问题成因入手,而特别强调问题以外的经验及求助者已经拥有的力量、资源、希望的开发。SFBT的基本理念是:用正向的、朝向未来的、朝向问题解决的积极观点,来促成改变的发生,而不是局限于探求原因或问题取向的讨论。

SFBT基本信念:

(1)基于建构解决之道 ,而非问题解决。

(2)治疗的焦点应放在于当事人所欲的未来。

(3)当人事被鼓励去增加现今有效行为的比率。

(4)问题不会总是在发生,总有例外。

(5)对于目前不想要的行为模式,发展出其它选择。

(6)解决之道的相关行为已经存在于当事人身上。

(7)小改变的增加会导致大改变的出现。

(8)解决之道不必然与问题直接相连。

2、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1)求助者

责任:向咨询师提供与心理问题有关的真实资料;积极主动地与咨询师一起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完成双方商定的作业。

权利:有权利了解咨询师的受训背景和执业资格;有权利了解咨询的具体方法、过程和原理;有权利选择或更换合适的咨询师;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对咨询方案的内容有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

义务:遵守咨询机构的相关规定;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尊重咨询师,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咨询师。

(2)咨询师

责任:遵守职业道德,遵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并说明保密例外。

权利:有权利了解与求助者心理问题有关的个人资料;有权利选择合适的求助者;本着对求助者负责的态度,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

义务:向求助者介绍自己的受训背景,出示营业执照和执业资格等相关证件;遵守咨询机构的有关规定;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尊重求助者,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求助者。

3、时间与费用

咨询时间:与求助者商定,每次50分钟。

咨询收费:免费(学校的心理咨询室面向全体师生免费)。

七、咨询过程:

咨询前,辅导员提供的相关的材料是:

(1)小龙的一般资料和个人成长史。

(2)小龙由于与同学关系相处不好,与本班一同学发生矛盾,由于无法与本班同学相处,加之容易暴躁,继而扩展到与本宿舍的也无法和谐共处。

(3)在班上,小龙以自我为中心,言语常带有挑衅性,与本班同学发生冲突,同学多对其绕道而行。

(4)最近一次打架是因为他发现李同学瞪了他一眼,他感觉李同学看不起自己,气不过。

(5)在与同学发生冲突后,小龙都能认识到错误,只是控制不住自己,焦躁不安。

具体步骤:

1、第一次会谈

(1)通过摄入性会谈了解求助者的问题

对话节选1:

咨询师:你好,今天来到这里你想得到什么帮助呢?

……

求助者:我总与同学发生矛盾,我感觉他们对我有偏见。

咨询师:噢,你暂时不能与同学融洽相处,这类问题在我们学校还是比较常见的。

此阶段主要目的:咨询师创造一个尊重、信任、轻松、自由的气氛,营造出一个正向运作的氛围;通过摄入性会谈了解学生的基本问题,并与辅导员提供的材料相印证;

(2)咨询前的改变

焦点解决模式的动态观强调改变是持续存在而且是不可避免的,同时焦点解决模式积极发展的观点相信任何人面对困难都不会无所作为,寻求改变和成长是人性使然。在接受咨询前不管有效与否,当事人一定采取了一些办法,只不过在当事人负性情绪困扰时,没有意识到。咨询前改变询问技术可发现、提醒与开发当事人既有的力量与资源,同时增加当事人的信心。

对话节选2:

咨询师:我相信你在来咨询之前一定为解决问题做过什么,能和我谈谈吗?

求助者:当老师说需要几个男同学去帮忙搬东西的时候,我主动站出来了。

咨询师:主动站出来?

求助者:是的,以前我都是能躲就躲,从来不主动的,这次我主动要求去,感觉其他同学有点诧异我的行为。

咨询师:做得不错!你跟他们一起去帮忙,他们有什么不同没?

求助者:没太注意,只是感觉对我的态度和以前有点不一样了。

咨询师:他们是你的室友还是其他同学?

求助者:有室友也有不是住一个宿舍的同学。

咨询师:在这之前没有接触太多么?

求助者:嗯,我感觉那次跟他们之间的氛围蛮好。

咨询师:你感觉这与你积极主动帮忙有关系么?

求助者:应该有点吧。

咨询师:你是怎么改变了之前的态度的?

求助者:以前我就知道奉献这词儿,只是不太想表现而已。

……

求助者:搬完东西,一个同学搭住我就说:“力气不错,下次一起扳手腕!”

……

咨询师:你还尝试了哪些有效的办法,说说看?

通过咨询前改变询问,求助者感到自己还是有一定的处理同学关系的能力,增强了信念,精神状态也有些转变。

(3)目标

咨询师与当事人澄清,对于问题解决时的美好愿景,从当事人所偏好未来之细节探讨,引发当事人改变的动力,并能发展出行动计划。这里主要采用了奇迹问句。

奇迹问句引导当事人进入想像:当问题已经获得解决时之未来美好愿景、细节以及正向影响力为何。奇迹问句给予当事人一个深层的相信与想象:他们的生活是可以改变的。

对话节选3:

咨询师:接下来我想问一个听起来有点怪的问题。我希望你能发挥你的想象力。可以吗?

求助者:哦。

咨询师:假设你今天完成咨询回到宿舍,与往常一样上床睡觉,整个宿舍很安静,就你一个人在,这个时候奇迹发生了,你带来这里的问题全都解决了。然而,由于你正在睡觉,你不知道奇迹已经发生了。所以,你第二天清晨醒来,你会发现有什么不同之处,能够使你知道奇迹已经发生了,你的问题也就此解决了呢?

求助者:我想别人都看得起我。

咨询师:看得起你,好的,你是怎么发现的呢?

求助者:我早上按时起床,然后认真地整理好内务,有同学主动向我打招呼:“龙哥,你今天气色不错啊!”

咨询师:同学主动向你打招呼,于是你做了什么呢?

求助者:我们会说一些有用或没有的话,如辅导员今天会不会来查课,中饭去哪吃,吃什么之类的,像特别好的朋友一样。

咨询师:像特别好的朋友一样。

求助者:是的,我们会成群结队结伴去上课,而不是丢下我一个人。

咨询师:还有呢?

求助者:我们在一起吃饭,有说有笑,偶尔贫个觜,开个玩笑什么的;我高兴地走进教室,坐在自己的座位上,老师讲的内容听得很有味道,不犯困……

……

咨询师:谁会注意到这个奇迹呢?

求助者:每一个人,尤其是我的科任老师!

咨询师:你怎么知道你的科任老师注意到了呢?

求助者:通过他的表情、动作、眼神我就能发现。

咨询师:那是什么样的表情、动作、眼神呢?

求助者:……

咨询师:看来你的观察力非同一般啊!

(4)例外

例外指那些问题不存在或不严重的时刻。焦点解决模式相信凡事都有例外,只是有时候当事人由于问题的困扰,忽略了自己的能力与资源。寻找例外可以增进当事人的自信与自尊,引发当事人对解决方案的思考。

对话节选4:

咨询师:告诉我,什么时候这样的奇迹已经发生过,即使只发生了一小点?

求助者:前些天一位同学碰掉了我的书,虽然他没有帮我把书捡起来,我们没发生口角。

咨询师:没发生口角,你是怎么做到的?

求助者:我不想让同学总是对我有意见,认为我脾气太冲,于是我尽量平复心情,也努力不与同学发生冲突。

咨询师:很好!当时你做了什么呢?

求助者:我自己把书捡起来了。

咨询师:你是如何想到自己捡起来的?

求助者:我想他可能不是故意的。即使是故意的,我还是应该听老师的建议,情绪冲动时,先忍一下,等情绪平静了再找这个同学谈谈。

咨询师:先忍一下,做得不错!看来你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还真的不小!那位同学是什么反应呢?

求助者:他冲我笑了笑。

咨询师:笑了笑,这就是奇迹啊!谁会注意到这些呢?

求助者:没太在意,我想周围的一些同学吧,以前我可没这么好惹。

通过例外的询问,求助者发现了自己的能力与资源,对改变目前的困境有了一定的信心和勇气。

(5)刻度化问题

刻度化问题可将当事人愿景转化为可具体掌握的阶段与步骤,或将当事人的感受、态度动机与想法等抽象概念转变成具体的量化资料,以协助当事人自我澄清,以及表达与接纳难以言喻的内心状态与目标,也可用来协助当事人评估自身已拥有的资源、改变的进展等。

对话节选5:

咨询师:好的,接下来我会问一些稍微不同的问题。如果我们用0—10刻度尺来度量你所面临的问题,10分表示最好,你认为目前的情况是几分呢?

求助者:大概2分吧。

咨询师:如果使刻度上的数字提高一分,需要发生什么事呢?

求助者:不再与任何同学发生冲突。

咨询师:不发生冲突时的情景你希望是什么样子呢?

求助者:我们能礼貌的笑笑,而不是蔑视。

咨询师:还有呢?

求助者:不小心碰到对方,能互相礼遇。

咨询师:互相谦让,有礼貌,还需要发生什么变化吗?

求助者:这些足够提高一分了。

咨询师:你怎样做到这些呢?

求助者:我可以主动向他们打招呼,妨碍到别人主动说对不起,别人妨碍到我尽量谦让。

咨询师:不错的办法,你是怎么想到的?

求助者:我上中专以前大多这样。

咨询师:你认为谁会最先注意到这些变化呢?

……

咨询师:假如情况变好了,对你而言,哪个数字是可以接受的?

求助者:8分吧。

咨询师:假定我们的会谈是有效的,你认为多久后会达到8分呢?

求助者:越快越好!

咨询师:对你来说,一个较现实的时间是——?

求助者:三个月吧。

咨询师:三个月,好的。你刚才说8分就可以接受了,如果用0—10表示你能达到8分的信心,你认为是几呢?

求助者:9分。

通过刻度化询问,了解了求助者目前的状态,制订了小的的可操作的目标,改变需要的时间和信心。

(6)休息与反馈

休息是为了提供更好的反馈。反馈可以帮助当事人发展良好的目标,了解自己的正向力量与资源,更加理解与肯定自己,同时向求助者提出建议。

对话节选6:

咨询师:同学交往问题已成为你一大困扰。真的很高兴了解到你想与同学建立良好关系的美好愿望,见到你开始努力改善与同学的关系并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如多与同学一起行动、打扫卫生、克制自己的冲动等。我相信你一定到把这些好的方法坚持下去,如果有必要,你也可以做一些其它的尝试,只要你感觉有用。

2、第二次会谈

反馈结果,分享经验,咨询巩固。第二次咨询在第一次后一周。

求助者进入咨询室时的精神状态较上一次要稍好些。

采用EARS询问技术,具体指:

(1)E(Eliciting)引导当事人讲出发生了什么好的变化;

(2)A(Amplifying)扩大:详述改变,询问变化的相关细节;

(3)R(Reinforcing)增强:赞许当事人在改变发生时呈现的成功和力量;

(4)S(Start over again)再次询问:还有什么是比较好的。

对话节选7:

咨询师:自从上次会谈后,有什么不同,即使一点点?

求助者:同学还是不主动与我打招呼。

咨询师:还有没有什么不一样的?

求助者:这几天我有试着跟周边坐的一些同学聊下天。

咨询师:试着聊天,不错!你是怎么做到的?

求助者:就是课间的时候,不再是自己玩手机或者睡觉了,而是尽量加入他们的话题。

咨询师:然后呢?

求助者:然后,他们也会回我几句话,而不是漠视我说的一些东西。

咨询师:你是怎么想到这样的好办法的?

求助者:同学之间应该都是这样的吧,一个班级的,抬头不见低头见,总要有点话说的。

咨询师:这样做带来了一些变化了吗?

求助者:其他同学好像对我好点了,大概是我不再那么暴躁,脾气冲了吧。

咨询师:对你好点了,说说看。

……

咨询师:还有什么好的改变呢?

会谈过程中,咨询师通过询问,逐步引出求助者的正向改变,加上对求助者的赞许,不断对其赋能。通过询问其与周围人的互动,使其更深入的认识到人际互动在建立良好人际关系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八、咨询效果评估:

1、求助者自我评估

感觉到能够学会如何与人交往,学会了谦让,更能适应大专生活,能较好的融入到班集体中,感到自己在逐渐成长。

2、社会适应性评估

能主动的与同学交往,宿舍内能与舍友和睦相处,爱参加集体活动,尤其就篮球比赛等能体现自己特长的项目。

3、同学的评价

同学反映小龙愿意与同学多交往,说话也不带刺了,上脾气又转好的趋势,平时交往过程中能照顾别人的感受。

4、咨询师的观察与评定:求助者精神状态良好。